損不足以奉有余 這段時間,關注了很多關于信鴿育種的文章,有的言簡意賅,有的樸實無華,有的云遮霧罩,有的顧左右而言他,反正是五花八門,越來越看不懂。 經濟學中有個理論,就是二八定則。也叫關鍵少數法則,帕累托法則。最初是意大利的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的關于意大利社會財富分配的研究結論: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會財富。這個結論對大多數國家的社會財富分配情況都成立。因此,該法則又被稱為80/20法則。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發現這個法則在世界上絕大多數領域中均可以找到影子。 看過了很多的關于養鴿子的文章,我認為這個規律一樣有用。一對鴿子能夠生出的超過雙方的鴿子的概率,大概也就是20%左右,其余的大部分能夠保持住自身水平就不錯了,甚至還會不如上一代。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方面,就是古人曾經總結過的: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整體而言,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是一個群體中,超出群體各方面素質的個體數量不會太多,而且這類個體延續這種超出同輩素質基因的概率也不會太大,后代的各種素質會慢慢趨于中間值。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超級鴿子的后代并不是個個都是超級鴿子的原因所在。反過來想,如果超級鴿子的后代個個都是超級后代,經過人類的定向選育,整體素質就會一直螺旋上升,可以造就一個超級鴿子品種。實際情況來看,自從詹森開始,就一直用自身通過財力收集到的超級鴿子來不斷雜交育種,達到了一個高度以后,鴿子的自身素質的極限就不能繼續突破了,這就是千公里當日歸巢。超過了這個距離和時間的限制,鴿子就很難突破自身飛行速度極限來達到歸巢的目的,而且歸巢率會極大降低。 想到了這里,突然之間就有點氣餒了,因為我們現在所謂的育種,其實根本上就是在一些既定的群體中找一個遺傳上較為強勢的配對,也就是所謂的黃金配對,期待能夠大概率的延續上一代的素質。想要在自己的鴿子群體中找到超越整體的個體,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何其大,甚至一個人的一生都不一定找到自己足以安身立命的黃金配對。就這樣,還有人對從一些信鴿比賽水平比較發達的地方引進鴿子然后轉手的行為嗤之以鼻,甚至惡言相向,恨人有笑人無的心態暴露無遺。對這種行為,本人感覺到的就是一個可笑。承認別人比自己強,反而是對自己正確認識的一個表現,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足自己的短板,才能實現超越?肯胂髞聿僮,僅僅是空中樓閣,還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寫到這里,一定有人會說,什么李鳥,什么吳淞,什么國血的傳承。拜托麻煩能看懂文字的同仁們,動動自己的手指,上網搜索一下,研究一下以下問題:李梅齡博士五千多大洋買的鴿子是來自于哪里?他買的這十幾個鴿子所花費的錢,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大概價值幾何?搞明白了這兩個問題,您也許就會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二八法則是有自己的運行規律的,關鍵少數起到的作用,可能比一大堆庸碌之輩大得多。 明白了這個道理,很多事情就不會懵懂無知了。
|